
一、消防機器人的功能
消防機器人集現代智能化、自動化技術為一體,代替了傳統火災救援的工作者,它的出現是科技發展的一項突破,為消防人員的安全提供了合理保證,能夠解決滅火救援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問題。
消防機器人的主要功能

資料來源:中國知網,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
二、中國智慧消防相關政策梳理
國內消防機器人的研發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被重視2002年,由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、上海交通大學、上海消防局三方共同承擔的國家863項目“履帶式、輪式消防滅火機器人”成功研制并順利通過國家驗收。完成驗收后該型號消防機器人被全國多個省市陸續配備。之后國內各企業逐漸加入消防機器人的研發隊伍,整體研發速度不斷加快。在國家政策強力支持以及行業多年的技術積累下,我國消防機器人生產企業能否把握機遇,突破共性技術難題,是我國消防特種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。
國家相關部門出臺關于智慧消防的政策

資料來源:公開資料整理
三、中國消防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分析
我國近年來頻繁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,截至2021年我國共接報火災數量74.8萬起,同比增長196.83%,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7.5億元,同比增長68.33%。
2016-2021年我國共接報火災數量與直接經濟損失

資料來源: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,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
2021年我國74.8萬起火災造成2225人死亡,同比2020年增加1042人,受傷人數為1987人,同比2020年增加1212人。
2016-2021年我國火災造成的死亡人數與受傷人數

資料來源: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,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
現階段,我國已經研制出了多種功能健全、類型豐富的消防機器人,一些機器人能發揮多重消防輔助功能,市場規模也持續增長,截至2020年我國消防機器人市場規模為15.7億元,2015-2020年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為38.33%,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18.1億元。
2015-2021年我國消防機器人市場規模及預測

資料來源:公開資料整理
相關報告: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2022-2027年中國消防機器人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戰略規劃報告》
四、消防機器人行業競爭格局分析
機器人自20世紀中期問世以來,經過不斷的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,在全球各行各業皆可見其身影。自1986年日本東京消防廳首次在滅火中采用“彩虹5號”機器人后,消防機器人逐漸得到了廣泛應用,成為消防救援的新興力量。消防機器人作為特種機器人,融合了眾多先進技術,不僅能獲取火場中的各項信息,更能協助甚至代替消防員進入易燃易爆、有毒、缺氧等危險區域進行滅火、救援等作業,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有效保障了消防員的生命安全。各國消防機器人概覽如下:
各國消防機器人縱覽

資料來源:中國知網,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
國內消防機器人主要以程序控制履帶式消防車為主,智能化升級空間巨大。早在1995年我國就研制出第一臺消防滅火機器人,之后由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、上海交通大學、上海消防局開始主要研發,隨后相應的消防機器人紛紛成立。目前國內主要有國泰科技、火鳳凰、上海強師JMX-LT50型、海倫哲等消防機器人。
國內主流消防機器人廠家及產品性能

資料來源:公開資料整理
四、消防機器人未來發展趨勢
當前科技發展速度越來越快,智能機器人運用范圍也越來越普及。在消防事業發展過程中機器人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,主要制約條件就是成本與行走能力方面,要讓機器人具備自動行走、判斷路線的能力,將會是未來研究的重點。
1、研究生物行走技術
機器人行動能力受到限制,制約了消防機器人的發展和普及。生物行走技術就是為了解決機器人靈活程度不足做出的改變,針對不夠靈活和行動不方便這一類問題制定出來的措施。生物行走技術是機器模擬生物行走的一項技術,能夠增加機器人的平衡性和靈活性,適應更多環境,完成更多的滅火任務。
2、透視技術
透視技術產生于美國,是一項具備透視能力的機器人,機器人能夠在同類之間釋放無線電信號,通過信號感應繪制現場的視覺圖,能清晰展示當前的具體情況,誤差較小。在消防機器人領域內折現技術的運用前景非常廣。如果可以研制成功,就可以在大型火災、地震中發揮更大作用。
3、人機交互
人與機器之間建立聯系,機器人將數據傳輸給操作人員,操作人員根據信息判斷進行操作。當前科技僅僅支持簡單的交互,專業方面的交互,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。
華經情報網隸屬于華經產業研究院,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,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、商業計劃書、可行性研究、市場調研、專題報告、定制報告等。涵蓋文化體育、物流旅游、健康養老、生物醫藥、能源化工、裝備制造、汽車電子、農林牧漁等領域,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、智慧生活、智慧制造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消費、新金融、人工智能、“互聯網+”等新興領域。